中小學校長教師澳門研修班學員到訪2025-04-15

4月11日上午,第二期中小學校長教師澳門研修班的40多名學員到訪本校,成員包括來自內地多個省市及澳門的學校領導、主任和教師等。透過本校師生的講解與演示,學員深入了解了本校在教學創新及學生培育方面的經驗與成果,並就人工智能(AI)和STEM教育的實踐進行了深入探討。
活動中,中學數學科陳嘉賢老師分享了AI在數學課程中的融入與應用,包括課程體系建設、智慧教學平台的使用以及學生創新作品的成果展示。中學物理科梁婉茵老師則以AI輔助學生學習的教學實例,詳細介紹了如何通過AI逐步引導學生完成研究課題的教學實踐。
此外,中國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羅濱和澳門大學教育學院江春蓮副教授對是次參訪行程進行了總結,她們圍繞AI與STEM教育的探索與實踐分享了觀點,並就未來教育創新的發展方向進行了交流。
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師生到訪2025-04-15

日前,香港中華基督教青年會小學的師生一行20多人蒞臨本校參觀交流,雙方在友好熱烈的氣氛中展開了一場精彩的文化交流活動。活動期間,小學常識科主任林潤薇老師為來訪師生主講了一場以「澳門歷史與文化」為主題的講座,內容豐富,深入淺出,為來訪師生帶來了一次難忘的文化體驗。
聚焦多元SDGs「高中文組地理日」實地活動圓滿舉行2025-04-14

【聚焦多元SDGs 本校「高中文組地理日」實地活動圓滿舉行】
為深化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與應用,本校地理科於四月初舉辦「高中地理日」實地考察活動,選址於澳門黑沙海灘及其周邊地區。活動由周慧心、顧俐俐及楊宇恆老師統籌策劃與帶領,參與對象涵蓋高一、高二、高三文組學生,以及六位地理奧林匹克研習小組成員,分三天舉行,共約210人參與。
是次考察設計緊扣多項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活動內容涵蓋:
SDG 13:氣候行動——透過風速與微氣候測量,了解氣候條件與環境變化的關聯;
SDG 14:保育海洋生態——進行海浪觀察與海岸類型判別,分析侵蝕與沉積現象;
SDG 15:保育陸地生態——觀察防風林(如木麻黃)對地表環境與風速調節的作用;
SDG 12:責任消費與生產——實地檢視燒烤區等公共設施的管理與維護狀況;
SDG 11:可持續城市與社區——透過微氣候與遮蔽效果分析,探討城市綠化與環境規劃策略。
活動內容豐富,包括海灘剖面測量、沙粒分布分析、風化現象調查、氣溫與光照率紀錄、微氣候與樹冠覆蓋率分析等。學生亦運用CanopyApp與「兩步路」等應用程式進行地理資訊與空間數據收集與圖像化處理,將課堂所學實踐於真實環境,提升地理探究與分析能力。
此外,學生就黑沙相關議題進行綜合評估,從自然景觀、生態承載力、設施配套、旅遊潛力與保育需求等多角度思考,在旅遊發展與環境保護之間尋求平衡,進一步體現地理科「問題導向學習」的核心精神。
參與同學紛紛表示,活動具挑戰性又發人深省,不僅讓他們以全新視角觀察黑沙海灘,更提升了對可持續發展議題的認知與參與感。本學年「地理日」活動成功結合課程與實地經驗,體現「學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為學生的高中學習歷程留下開心且深刻的回憶。
「創新科技展」圓滿舉行激發學生創新潛能與科技熱誠2025-04-14

為培養學生的創意思維與科技實踐能力,深化STEM教育的推廣與應用,培正中學(路環校部)於2025年4月7日成功舉辦「創新科技展」。本次活動由全體中一年級學生共同參與,活動圓滿落幕,現場反響熱烈,吸引眾多師生及家長踴躍參與,共同見證了學生在創新與科技領域的學習成果與無限潛力。
展覽共設有五大主題展區,包括競賽區、藝術區、科技創新區、自然科學區及小學創意區,涵蓋人工智能、環保科學、藝術設計等多元主題。現場共展出39組中一級及小學生的創意項目,內容豐富、創意盎然,充分展現了學生們在STEM及跨學科學習中的探索與實踐能力。
同時,為加強學生表達及展示技巧,活動特別加入評審環節,學生須向現場評委老師詳細講解作品概念與創作過程,並進行現場展示。透過這一過程,學生不僅鍛鍊了簡報技巧與溝通能力,亦學會如何將創意構想轉化為實際作品,進一步建立自信與團隊合作精神。
本次「創新科技展」由教學及課程發展處李振邦副主任策劃,並由中、小學的數學及科學教師團隊共同指導完成。
校際歌唱比賽小學組奪優異級、優良級獎項2025-04-13

第四十二屆校際歌唱比賽,今天繼續進行小學組賽事。培正A隊演唱《小雅·鹿鳴》、《冬至燒雞》兩曲奪得優異級獎項,培正B隊演唱《地球大合唱》、《Calico Cat》兩曲奪得優良級獎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