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文化藝術界新春大聯歡2025-02-25

早前,本校學生李珀豪(高二)、李偉康(高二)與朱美姍(初三)應澳門文化藝術聯合總會之邀請,參加了澳門文化藝術界新春大聯歡活動。該活動為一年一度的文藝盛會,匯聚了眾多文藝界人士,現場設有書畫雅集,澳門藝術家即席揮毫,創作出一幅幅精彩的書畫作品。
在書畫雅集活動中,同學們觀摩學習了藝術家的創作技巧,並與其交流創作心得,分享創作靈感和想法。這次互動不僅加深了學生們對藝術的認識,更擦出了藝術的火花,是促進藝術交流、拓展創作視野的重要平台。
李珀豪同學的作品更被選為代表學校贈送給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梁華會長,展現了其出色的藝術才華。
君社校友分享跨科學習經歷2025-02-25

君社校友、復旦大學國際政治碩士研究生梁家謙於日前回到母校,以「從商科到國際政治學科的轉變,究竟在本科生涯我經歷了什麼重大國際事件?」為主題,為國際議題研習學會同學進行分享。
梁同學結合自身的跨學科經歷,與學弟學妹分享國際時政的個人見解,就目前國際金融局勢,分析各類經濟事件,讓同學了解整體市場的複雜性,以及經濟因素非主導現今市場的單一條件。
其後,梁家謙校友以自己從會計轉到國際金融專業的親身經歷,帶領同學們一起分析自己的專業選擇,一同思考如何培養長期思維,強調同學需要重視個人多元發展和在動蕩中錨定自我的必要。講座現場反應熱烈,學弟學妹積極發問,國研同學們皆受益良多。
未來之城國際展評獲兩項大獎2025-02-25

2月14日至2月20日,本校初中6位優秀同學在美國華盛頓DC參加了2024-2025“未來之城”國際展評。這項全球性賽事匯聚了來自40多個地區的頂尖學生團隊,共同探索如何通過創新設計構建更美好、更可持續的未來城市。
經過數月的精心準備,我校學生團隊從最初的構思出發,逐步完成了未來城市的想象、設計與構建。在經歷了港澳區選拔賽及北京全國賽的層層考驗後,他們脫穎而出,代表澳門站上國際舞台,與全球優秀隊伍同台競技。在本次“未來之城”國際展評中,我校團隊憑借出色的表現,一舉斬獲兩項大獎!
1. People's Choice Award
我校團隊憑借獨特的城市模型、精彩的展示以及飽滿的熱情,贏得了公眾及其他參賽隊伍的高度認可,再次榮獲“People's Choice Award”!這一獎項充分體現了觀眾對團隊創意與努力的喜愛與支持。
2. Most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System
此外,我校團隊還榮獲了由美國農業與生物工程師學會(American Society of Agricultur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s) 贊助並評選的“Most Sustainable Food Production System”。我校團隊設計的創新模型“Air-Moisture Harvesting Wind-turbine”通過從空氣中獲取水分,有效解決了淡水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問題,為未來城市的食品生產提供了切實可行的解決方案。
這兩項大獎不僅是對學生們才華與努力的肯定,更代表了全球賽事參與者對他們描繪未來世界的認可與讚賞。
本次參賽團隊由數學科鄭穎清老師和地理科顧俐俐老師指導並帶領,隊員包括:
初二信班 伍可涵
初二望班 莫欣澄
初二善班 梁嘉言、梁嘉珆
初二光班 施宇軒
初一信班 方麗嘉
在“未來之城”全球競賽,我校學生展現卓越創意與解決問題能力。通過比賽,同學們不僅積累了寶貴經驗,還與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同齡人建立了深厚友誼。未來,我校將繼續提供優質教育環境,培養學生的全面素質與國際競爭力,助力他們在更廣闊的舞台上綻放光彩。
全澳男、女子青年乒乓球單打賽獲佳績2025-02-24

2025年度全澳男、女子青年乒乓球單打賽昨天賽畢,成績如下:
女子組
第二名 李文彥
第三名 張祉萱
第五名 關卓琳(紅藍)
第六名 梁依楠
第七名 甘迦瑜
第八名 張禛熹
男子組
第六名 林宗翰(紅藍)
第七名 關曜昇
數字科技飛速發展 教育處關鍵轉型期2025-02-24
高錦輝:引入AI推教育高質量發展
AI技術的飛速發展,正推動教育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高錦輝認為,這一變革既蘊含機遇,也帶來挑戰。機遇在於AI能通過大數據分析構建精準知識圖譜,推動個性化學習(如澳門培正中學引入AI輔助系統提升學生成效),並與STEAM教育深度融合激發跨學科創新能力,如學生在ISEF(國際科學與工程大賽)工程創新獎項中的表現,AI技術為教育提供了更多選擇。
然而,教育轉型也面臨多重挑戰,包括教學模式從“以教師為中心”向“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字化轉型,對師資的AI素養與家長的教育觀念提出新要求。許多教師仍受限於傳統教學慣性,未能充分運用AI工具輔助教學;部分家長則對AI技術的應用持保留態度,甚至擔心其對基礎知識的衝擊。
面對這一局面,他認為,學校需在“守正”與“創新”間尋找平衡。一方面,堅持傳統教育中基礎知識的扎實積累,通過數學和邏輯思維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核心競爭力;另一方面,積極引入AI工具拓展學習邊界,在物理實驗中運用新設備以深化理解,或在文科課程中借助AI文本分析工具提升批判性思維。關鍵在於將AI定位為“學習的助推器”,而非“終極答案”,從而實現“運用知識、發掘知識、創造知識”的遞進式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