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交流2024-11-03

為進一步推動音樂教育的交流與共同進步,我校與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於11月1日至2日聯手舉辦了一場為期兩天的交流活動。此次活動不僅加深了兩校間的深厚友誼,更為兩校的師生們提供了難得的學習與展示才藝的寶貴機會。
11月1日,活動正式啟幕。我校王穎瑩老師以“AI與我們的音樂故事”為主題,為中央音樂學院音樂教育學院的師生們帶來了一節引人入勝的音樂公開課。王老師在課堂上巧妙融合AI技術與音樂教學,讓與會者在領略音樂無盡魅力的同時,也深刻感受到科技與藝術的完美交融。音樂教育學院的伍同學亦為我校六年級的學生上了一節音樂課—經典民歌「茉莉花」,該曲旋律優美動人,歌詞深情厚意,在聆聽與學唱中深切體驗到了中國民歌的無窮魅力。課後,大家還開心的收到了中央音樂學院專屬訂製的小禮物。
11月2日晚,活動迎來了最為精彩的時刻。我校小Sing星合唱團的部分學生受邀參加了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中央音樂學院及澳門大學聯合舉辦的“樂美華韻”主題合唱音樂會。本校學生與中央音樂學院的專業合唱團並肩同台,共同獻上深情動人的“七子之歌”。他們的演唱激情澎湃,聲情並茂,贏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與高度讚賞。
交流活動的圓滿落幕,離不開兩校師生的共同努力與精心配合。我們堅信,在未來的歲月裡,兩校將會繼續攜手並進,共同為音樂教育的繁榮與發展貢獻出更大的力量。
《百年傳承——澳門培正中學百年辦學文化自信的實踐》順利出版2024-11-02

賀135周年校慶 《百年傳承——澳門培正中學百年辦學文化自信的實踐》順利出版
由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主編、文化公所出版並發行的《百年傳承——澳門培正中學百年辦學文化自信的實踐》一書,今天下午2時30分在文化公所首發。該書是紀念培正創校135周年的其中一本出版物,記錄了培正在過去百年辦學文化的實踐,展現培正文化自信的內涵。
新書首發儀式由澳門培正中學校長、該書主編高錦輝博士,澳門文教出版協會會長林發欽教授,澳門培正同學會監事長、澳門培正中學校董莫志偉博士、澳門培正同學會會長羅志豪先生、澳門培正中學副校長陳敬濂博士和楊珮欣博士、澳門大學榮休教授鄧景濱教授、澳門培正中學歷史科老師、該書副主編鍾子程老師和文化公所總經理趙香玲小姐主禮。
高錦輝校長表示,祖國漸漸走向富強,中國人更有底氣提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國家走向未來的基石,是國家發展未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回顧校史,培正創校135年來,本著基督教教義,以至善至正為校訓,致力培養愛國愛澳的青少年,為國家和澳門培育人才。1938年為避免戰火的波及,培正師生從廣州遷到澳門,延續紅藍精神的辧學文化。經過歷代校長們的領導、師長們循循善誘的教導、紅藍學子鍥而不捨的學習精神,敢於創新的教與學模式,最終匯聚成獨特的澳門培正教學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建立澳門培正中學獨有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不單是國家發展的基石,也是學校未來發展的底蘊。《百年傳承——澳門培正中學百年辦學文化自信的實踐》的出版展示了澳門培正中學文化自信的形成和其發展的內涵,是百年師生共同努力的匯聚。
林發欽教授發言表示,在我國致力建設文化強國和增強文化自信,澳門銳意打造「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共存的交流合作基地」的背景下,澳門培正中學長期以來是培育澳門青少年文化自信的踐行者,並取得豐碩的成果。培正深知中華文化是民族的根與魂,基礎教育是培植青少年愛國情懷,薰陶文化的重要階段。本書是澳門培正中學孕育文化自信的實踐記錄,也是澳門堅守中華傳統文化和呼應當下國家發展戰略的有力見證。
出版儀式上,師生參與其中,其中高三愛蘇凱晴、高二善林堉成和初三愛羅天逸三位同學更分享了紅藍兒女應有的社會責任和擔當,最後師長們贈送寄語給三位同學,寓意薪火相傳,現場氣氛熱烈。同學們對校史有更深入的了解,對學校更有歸屬感,擔當自己身處時代的責任,薪火相傳,見證別具意義的歷史時刻。
參觀ANA全日空飛機維修庫2024-11-01

【我校VEX機器人團隊前往東京羽田機場ANA全日空工廠見學】
10月25日,為開拓學生視野,我校老師帶領22位VEX機器人團隊同學前往ANA全日空工廠見學「ANA Blue Hangar Tour」,近距離觀察飛機維修過程。
位於日本東京羽田機場內的「ANA Airframe Maintenance Building」,是為確保ANA集團的飛機安全行駛,進行機體檢查、維修的機體工廠。整個見學過程分為講座和格納庫(飛機的維修棚廠)參觀兩部分。見學嚮導首先向同學們介紹了集團的企業背景,以及羽田機體工廠的歷史。
隨後,同學們通過短片進一步了解機體工廠日常執行的任務及工廠不同部門負責的工作。通過隨行嚮導的介紹,同學們了解到為保證日常飛行安全,每架飛機起飛前都要進行常規檢查,而飛機飛行時長每1000小時,就需要進行一次專業的檢查;飛機每飛行6年需要進行一次額外的整機檢查。同學們此次進行見學參觀的機體工廠,正是負責執行後兩項檢查工作。
了解過集團背景資料以及機體工廠的職能,同學們戴好安全帽開啟了本次見學活動最精彩的一部分,近距離觀察機體工廠的日常作業。
首先,一打開格納庫的大門,同學們便從3樓甲板眺望整座停機廠房親身感受第一機庫的規模,寬230公尺,縱深100公尺,高42.4公尺,而偌大的空間沒有一根柱子,非常壯觀。若頭尾交錯停放,可以容納7架飛機在棚內。
維修棚廠內可以看到哪些飛機?一切看維修的時程及班機的調度,全憑運氣。而幸運的是,此次見學除了A380,多款雙通道寬體飛機,B777-300ER,B787-9,B767-300ER都在機庫內停放待檢修。接著同學們走到一樓,能近距離觀看維修人員正在檢查、維修飛機及他們的工作場景,並了解維修人員如何詳細地檢查機翼。部分同學由於本身就是航空迷,還介紹了飛機型號信息及飛機服役年齡。
此外,大家還近距離觀察了機體工廠的員工檢查引擎、不同零部件及飛機構造,例如普惠PW4000-112引擎、勞斯萊斯Trent 1000引擎,787、737Max及747-8特有的蛋殼造型引擎罩、787特有的金屬圓錐形排氣孔,即飛機上輔助動力系統(Auxiliary Power Unit, APU)的排氣孔。APU是引擎未啟動時(例如停在地上時)使用的發電機)。
機庫內部見學的同時,外場飛機起落不斷,每幾分鐘便有來自大阪、紐約、三藩市等不同城市的航班起飛或降落,隨行嚮導便帶領同學們用FlightradarApp一起實時跟蹤當前起落航班的信息並和同學們一起向外場飛機揮手「“Say Hi!”」。
參加本次活動的同學們紛紛表示這是第一次如此真實地看到飛機內部的構造,和原來坐飛機的感覺還是非常不同。維修人員認真細緻地工作,才能帶給大家每一次平安的航行。現場的同學們也全部屏氣凝神地觀看飛機檢修工作,思考著航空業特殊的匠人精神。
我們相信通過這次活動,同學們定必對航空業有了全新的認識,我們也希望未來可以為同學們舉辦更多精彩的見學活動,鼓勵大家走出校園,通過工廠見學等獨特的體驗方式,讓同學們身臨其境學習。
國研學會成員參觀立法會2024-11-01

由教育及青年發展局、「⻘年政策」跨部門小組合辦的「普法推廣活動—澳門立法會」於10月26日舉行。國際議題研習學會派出高二愛張子晗、初三正呂奕彤、劉梓瑩代表出席。
活動當日,立法會導賞員帶領一眾學員參觀大樓設施,並在全體會議廳為學生講解議會流程及日常運作。本校三位同學積極發言,圍繞青年參與政治現狀提出見解及問題,師生均感獲益良多。
推廣月活動旨在讓⻘少年從多角度深化對《基本法》及《憲法》的認識,了解自身權利和義務,培養澳門青少年的守法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