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與江門繽紛日體驗傳統工藝2024-10-01

本校10名學生由高顯杰老師帶領,於9月27日參加第三屆中國(澳門)國際高品質消費博覽會暨橫琴世界灣區論壇中的「江門繽紛日」非遺文化活動。
活動中,學生們積極參與非遺文創「泥雞」的創作,親身體驗傳統工藝。泥雞作為江門地區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僅展示了地方特色,還體現了當地人民的智慧與創造力。在工作人員的專業指導下,學生們親手繪製泥雞,從中體會到創作的樂趣與工藝的精細。
此次活動不僅讓學生們學習了泥雞的創作,還促進了他們與其他參與者之間的交流,分享對非遺文化的理解和體驗。學生紛紛表示,這是一次難得的機會,讓他們更加了解和珍惜國家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工藝。
WRO意大利公開賽奪1冠1季佳績2024-09-30

WRO意大利公開賽於9月24日至28日在意大利布雷西亞舉行,吸引了超過四十多個國家和地區參加本次比賽,本校組織了12位同學共4支隊伍,分別參加Starter RoboMission、Elementary RoboMission、Junior RoboMission和Elementary Future Innovators。本校學生在Junior RoboMission和Starter RoboMission分別獲得了冠軍、季軍及Best Construction Award,而本校參與Elementary RoboMission和Elementary Future Innovators的隊伍,排名亦位於該項目的較前位置。
此外,本校學生在歷屆澳門代表隊中,首次勇奪Junior RoboMission的冠軍。
以下為獲獎名單:
Junior RoboMission冠軍:陳上禮、鄭汶樂、鄭煒靖
Elementary RoboMission 第4名:李柏熹、陳上揚、陳樂祈
Elementary Future Innovators 第6名:江艾霖、易樂衡、朱敬欣
指導老師:袁國展
Starter RoboMission 季軍及Best Construction Award:陳上懿、童敬曦、何睿霖
指導老師:李文朴、李凱勤
與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締結姊妹學校2024-09-28

澳門培正中學與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締結姊妹學校。簽約儀式於今天上午在本校舉行,在廣州市教育局國際交流合作處二級調研員黃冕、廣州市教育基金會秘書長曹振、澳門教青局中學教育處李金薇代處長和師生們的見證下,高錦輝校長代表澳門培正中學,與代表廣州暨大港澳子弟學校的李綺玲副校長簽署友好合作關係協議。
兩校將通過一系列互訪項目、資訊分享、學科合作等,加強粵澳兩地教育聯繫,促進兩地學生的往來。簽約過後,姊妹學校的學生代表亦介紹了學校概況,分享上學趣聞,並參觀了本校校園。
中科院張鎖江院士蒞臨培正科普碳中和與氣候變化2024-09-28

中國科學院院士、河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研究員張鎖江院士於9月27日下午走進澳門培正中學,為師生們帶來了一場主題為「碳中和與感知認知創新」的精彩科普講座。本校一百多位高二理科班學生、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約一百位師生,共計二百多人出席。
出席嘉賓分別有河南大學副校長張禮剛,北京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常務副理事長兼秘書長、中國科學院行政管理局科學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張曉虎,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人事處處長郭亞莉、河南大學校長辦公室主任李鶴翔、河南大學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副主任李秋葉、中國科學院過程工程研究所副研究員周清、澳門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博士、澳門聖羅撒女子中學中文部副校長謝嘉莉、澳門培正中學教務主任譚達賢博士,以及多位教師代表。
在講座中,張院士指出,全球正面臨溫室效應和氣候變暖的嚴峻挑戰,減少碳排放以實現碳中和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他強調,碳中和並不意味著完全停止二氧化碳的排放,而是要大幅度減少排放,並通過自然過程和人工手段進行吸收。他詳細闡述了氣候變化的現狀,包括全球氣溫升高、極端天氣頻發、海平面上升等現象與溫室效應的關係。張院士指出,科學家們已用數學模型證明,二氧化碳濃度的上升是導致極端天氣的根本原因。
張院士分析了實現碳中和目標的緊迫性,並提到工業體系轉型所面臨的多重挑戰,強調化石能源的使用不可持續,極需轉向綠色能源,構建可持續能源體系和發展創新能源技術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的關鍵。
在講座尾聲,張院士除了解答同學們對氣候變化及碳中和的疑問,亦鼓勵學生積極參與科學研究,培養創新能力與高尚品德,並強調科技與教育是推動社會進步的強大力量。
在講座結束後,張院士還參觀了本校的創新科教館,了解師生們的科研工作。他對同學們在科研道路上的努力與堅持表示讚賞,並鼓勵大家繼續發揚創新精神,勇攀科學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