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學年各級結業典禮圓滿舉行2025-07-11

蒙神的帶領,本校各年級的結業禮或畢業禮已如約畫下圓滿句號。欣喜與感動交織的時刻,就是盛夏裡最溫暖的光,照亮了同學們前行的路。每場典禮的成功舉行,是不少台前幕後的身影在默默付出。
大家接過2024/2025學年的成績表,暑假的篇章亦待翻開。願同學們能在假期中進行有意義的活動,珍惜時光,滿懷期待,在新學年奔赴下一個更精彩的年級,續寫屬於自己的校園故事。
路環校部2024學年結業典禮圓滿舉行2025-07-10

隨著2024學年的圓滿結束,培正中學(路環校部)迎來首屆小一至小四及初一級的結業典禮。同學們在這一年攜手走過探索與成長的旅程,從初來乍到的陌生,到收穫知識、友誼與自信,共同為校園生活寫下精彩而難忘的一頁。
典禮在奏唱校歌中揭開序幕,陳敬濂副校長帶領祈禱,郭敬文副校長誦讀《聖經》選段,高錦輝校長致詞。隨後,學校頒發獎項及獎學金,並嘉許在各項競賽活動中代表本校或本澳參賽並取得佳績的同學。 典禮期間,正帶領學生赴海外參賽的教學及課程發展處李振邦主任,亦遙寄誠摯祝福。
本校祝願同學們在暑假期間能享受與家人、朋友共度的美好時光,以更強健的體魄與更睿智的心靈,於九月滿懷熱情地回到校園,迎接新學年的挑戰與機遇!
參加綠色學校嘉許計劃奪環保校園嘉Fun獎2025-07-10

本校林潤薇老師帶領的環保小隊參加澳門環境保護局主辦的2025年「綠色學校嘉許計劃」活動,憑藉出色的表現榮獲「環保校園嘉Fun獎」,充分展示了師生攜手實踐綠色生活的決心與行動力。
「綠色學校嘉許計劃」旨在推動校園減廢與節能工作,響應國家「雙碳」目標及澳門長期減碳策略,提升師生的環保意識。林老師帶領8位小學生組成的環保小隊,根據活動要求,成功策劃並落實了多項減廢回收與節約能源活動,展現了創新與實踐結合的環保精神。
在減廢回收活動中,小隊策劃了「減塑惜食,乾淨校園」計劃,通過廚餘回收製作環保酵素,將日常廚餘變廢為寶,實現資源的循環利用。同時,小隊積極宣傳惜食理念,鼓勵學生珍惜食物,減少浪費,將環保意識融入日常生活。在節約能源方面,小隊發起了「節能校園,從我做起」活動,定期巡查課室,確保做到離室切電。通過宣傳與實踐,他們引導師生養成節約能源的良好習慣,進一步推動校園低碳生活。
此次榮獲「環保校園嘉Fun獎」,是對本校師生環保努力的肯定,更是對未來實踐環保理念的激勵與鞭策!
獲獎學生包括:
P3A 黃可臻 丘梓柔
P3B 馮子謙 梁熙翹 李柏霆 劉子和 吳梓燁
P3C 程倬賢
楊珮欣副校長獲邀出席澳理大教育碩士課程咨詢會議2025-07-10

本校楊珮欣副校長獲澳門理工大學人文及社會科學學院邀請,出席教育碩士學位課程(文化傳播與教育)咨詢委員會會議。期間,來自大專院校、基礎教育、傳媒及創新發展等專家學者,分別向教育碩士課程提出了具建設性的建議,並且嘗試利用校企合作資源,為澳門培養更多專業人才。最後,學院副院長黃婉妍教授,課程主任張紅峰教授均表示意見對課程發展極具意義。
第51屆香港青年文學獎獲新詩初級組冠軍與優異獎2025-07-10

第51屆香港青年文學獎月前公佈結果。香港青年文學獎是歷史悠久且影響力巨大的文學獎,面向全球華文創作者。比賽分為供18歲以上人士參加的高級組,以及供18歲以下人士參加的初級組,識鑒許多文學之元方。月前,澳門日報於文訊中公佈,今年有4名澳門人分別於翻譯文學組、小說組和新詩組獲得該獎項。本校恩社戚錦柔以〈煙的守夜〉一詩獲新詩初級組冠軍;高一級施佳宜以〈一隻被移民的甲蟲日記〉獲新詩初級組優異獎。兩位同學由陳家朗老師指導。
戚錦柔現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是次獲獎詩作於去年就讀高三時完成,她以「憑意象說話」為基底書寫策略,在行文之間必迂迴難通而後可,以大量的譬喻來描繪守夜者的獨一心理境況,其作品獲轉刊於《澳門筆匯93期》;施佳宜的獲獎詩作則以「貫穿式意象書寫」為書寫策略,以甲蟲意象擔當伏筆、點字和應字的角色,以移居者的文化衝擊與氣候固習等要素為現代詩意之發端,循聲得貌,以小喻大,述眾人的愴怏。
文學獎是寫作世界的金燦樹頂,也是文學寫作者的響美之際。很多作者都是得了大獎肯定後,始可安心發展自己的風格,結出其獨屬的微情。這次兩位同學獲獎,全憑其努力不懈,其中,戚錦柔在創作該詩時,修改不下數十次,可見其學之恭肅。
以下是兩位同學的得獎感言:
戚錦柔:「感謝母校栽培,毫無疑問的,高中唸書的時期是我詩歌啟蒙的搖籃。若當年沒有加入紅藍詩社,我便失去了認識詩歌、感知詩歌溫度的機會。回憶這首詩創作、修改的過程,其實很痛苦,很焦慮。還好有詩社的朋友們一起讀詩、互相勉勵,才得以定稿。後知後覺,原來寫作並不是一件孤獨的事。我有很多個自我懷疑、動搖的時刻,於我而言,獲得這個獎是對我繼續寫下去的鼓勵和肯定。動搖是反覆出現的,只有『寫下去』才是真實。」
施佳宜:「好多謝各位老師的教導,我亦會一直努力繼續寫下去。剛開始寫的時候十分困難,但是幸好好許多老師和朋友一直支持我,提供靈感,最後才完成這首作品。今年在詩社學到很多構篇和作詩的技術,希望來年我能更加熟練地運用它們,產出更好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