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推廣月—「視」不宜遲2025-01-15
本月是我校“健康生活推廣月”,其間安排了多項活動。為了提高學生對眼睛健康的認識,教導他們如何保護視力,月初在校內設置護眼知識展板,展示有關護眼的重要信息和實用建議。另外,更安排小一至小四年級學生在早操後參加愛眼護眼健康宣教活動,讓學生養成愛眼護眼的好習慣。
考慮到澳門及鄰近地區的流感病例有增多情況,在宣教活動中特別強調學生需注意個人衛生,並教授正確的洗手方法,以確保在護眼的同時,也能有效預防傳染病。
讓AI解鎖常識教學的無限可能2025-01-14
小學常識科舉辦了「從ChatGPT到專題式學習-AI繪畫師」教師專業分享會,吸引了30多位來自不同學科的本地及大灣區教師參與。活動主要探討AI技術與教學創新的結合,促進教師專業成長。
分享會由常識科科主任林潤薇老師主講,示範如何運用AI技術優化教案設計及課堂活動。在這一過程中,現場展示了多款免費AI繪圖工具的應用實例,引導教師們進行實作演練。參與教師透過互動交流,探討AI融入教學的可能性與挑戰。
接下來,在自然生物探究的專題報告中,郭振業老師以「鳥類與如何作為生態指標」為題,舉辦了一場公開體驗課,吸引了40多位老師共同參與。在這堂課中,郭老師利用Copilot和Poe AI等工具,幫助學生與在場老師快速閱讀並整理與鳥類相關的資料。AI工具能高效提取核心內容,將冗長的資料濃縮成重點,並轉化為適合小學生理解的語言。以往可能需要數小時才能完成的資料搜集整理,現在只需幾分鐘即可完成。除了節省時間,還讓學生能更專注於知識的吸收。
隨後,課堂還使用了Gamma這款AI簡報工具,將整理出的資料快速生成結構清晰、視覺化的簡報,讓知識呈現更加生動,也為學生在使用AI工具學習奠定了一定的基礎。
在進一步的探討中,袁國展老師在小學設計與科學的專題報告以「AI協助下的小學STEM教育」為主題,分享了他在開展小學STEM教育方面運用人工智慧的經驗和見解。他深入探討了如何利用AI技術提升小學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袁老師分享了他在教學中使用AI協助的心得,展示如何使用AI工具協助教師更好地開設課程、備課、處理日常教學以外的工作,以及引導學生使用AI,從而提升其學習成效。此次活動讓與會者看到本校在運用AI協助發展小學STEM教育的經驗,也啟發了他們對未來教學模式的思考。會上引發了與會者之間的交流和討論,大家共同探討如何更有效地使用AI提升學生的學習效能。
總結來說,此次分享會成功搭建了教師專業交流平台,為推動AI教育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展現科技融入教學的無限潛力。
#培正創校135周年紀念AI時代下的教育變革人工智能素養研討會
#各科分享回顧
#小學常識科
北極考察記錄《極地秘語》新書發行2025-01-13
澳門培正中學出品,文化公所出版,紅藍北極考察隊編《極地秘語》新書昨天下午在塔石體育館發佈,眾多嘉賓及師生出席,場面熱鬧。
該書是2023年紅藍北極考察隊的12位澳門培正中學學生的研究結晶,並由參與考察的學生池峰擔任主編。書中詳細記錄了學生們對北極環境的探索、科研經歷以及對氣候變化等議題的深刻反思。
發佈會邀請了多位嘉賓出席,其中包括澳門中聯辦宣文部殷汝濤副部長、香港極地研究中心創辦人暨澳門培正中學校董何建宗教授,以及澳門培正同學會會員大會主席黃漢堅校董。他們對學生的科研成果給予高度肯定,並鼓勵年輕一代積極參與科學探索。澳門筆會會長湯梅笑、本校副校長陳敬濂等亦蒞臨現場支持,為活動增添光彩。
紅藍北極考察隊隊長、本校郭敬文副校長在致辭中指出,此次北極考察是一次極具意義的學術與科研探索,學生們不僅將課堂知識應用於實地研究,更克服了嚴峻的環境挑戰和器材不足的困難,最終取得了一系列寶貴的成果。周慧心老師則表示,學生需提交科研方案並經過嚴格篩選才能參加考察,實地過程中需根據北極環境靈活調整研究主題,並充分利用有限的工具進行數據收集與實驗。
主編池峰同學在發佈會上分享了編撰過程及北極之行的科研收穫,並表示這次經歷不僅提升了科學素養,也讓同學們對氣候變化與環境保護擁有更深刻的理解。他期望通過新書,讓更多人認識北極的獨特魅力並關注全球氣候問題。此外,兩位恩社校友黃浩政和林錦謙分享了如何確定研究主題與實地研究的寶貴經驗,而高三級顏靖瑤則講解了書籍封面設計背後的創作理念,展現出學生們對作品細節的用心與熱情。
活動最後舉行了贈書及簽書儀式,現場氣氛十分熱烈,眾嘉賓與同學們親切互動,場面融洽。此次新書發佈會的成功舉行,不僅展示了學生們的科研成果,也深化了社會對極地科學與氣候議題的認識,進一步激發公眾對環境保護的關注與行動力。
智「商」升級:讓AI成為商科教育的助力2025-01-13
我校商科代表金非鐵老師在分享會上作了題為《運用AI開展市場營銷報告》的主題分享。金老師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如何將AI技術融入日常教學,包括指導學生運用AI輔助進行問卷調查、數據收集、數據可視化,以及建立線性規劃模型等實際應用案例。在輕鬆活躍的研討氛圍中,金老師還就AI教學模式、教學方法的創新、AI技術在教學過程中的植入,以及如何辯證地使用AI等議題分享了自己的真知灼見。
此次研討會達到了互相啟發、共同提升的目的,與會老師們在交流中形成許多新的教學思路。研討會的成功舉辦體現了培正中學推動教育創新的前瞻性思維,期待未來有更多類似的教育交流活動,為澳門商科教育的發展注入新活力。
#培正創校135周年紀念AI時代下的教育變革人工智能素養研討會
#各科分享回顧
#商科
青洲山與澳門發展的互動脈絡2025-01-13
今早,我們邀請到資深傳媒人李業飛博士為初一及高三全級同學舉辦了一場題為「神秘青洲山」的講座,500多名師生參與。李博士以其在澳門歷史研究方面的專業知識,梳理了青洲山在澳門過去數百年發展的角色。
李業飛先生去年獲得澳門科技大學歷史學博士學位,以80歲之齡成為該校建校以來最年長的博士畢業生,成為終身學習的榜樣。他長期研究澳門歷史,曾多次主講歷史講座,並帶領居民實地考察歷史文化遺跡。其著作《煙雨青洲四百年》細數青洲於澳門回歸前後的變化,並希望向大眾提倡保育青洲山的重要性。
李博士在分享中從時代和文化背景的角度,談到了青洲山與澳門的發展密切互動。他提到,青洲山上有許多「寶藏」,不僅滿佈軍事遺跡,還有現存的避靜院建築,更曾是中國第一間水泥廠的所在地,這對澳門的經濟發展起著重要作用。他形容青洲山不僅是地理上的高地,更是歷史和文化的見證者。李博士指出,隨著時代的變遷,經過填海造地的過程,從原來的青洲島變成了今天的青洲山。這一變化,正好體現了澳門城市發展與環境變遷之間的緊密關聯。
此外,李博士並指出,隨著社會對文化遺產保護意識的提高,越來越多的遺蹟被發現和重視。這種意識的提升有助於保護澳門的歷史文化,期望同學們努力學習,更好地理解和珍惜自己的文化根源。整場講座不但讓同學們對青洲山有了新的認識,還激發了他們對澳門歷史深厚脈絡的興趣,幫助我們明白歷史與地理之間的深刻聯繫。另外,李博士引用了已故黃就順老師的地理研究成果,進一步豐富了講座的內容。
在講座的結尾,李博士表示希望未來能有機會帶領同學們親自走訪青洲山,深入了解其獨特的歷史與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