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即時影像

培正電郵系統

「我心中的社會安全」比賽獲獎2025-04-17

6197 20250417143629

今年4月15日是我國第十個「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澳門特別行政區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連續第八次舉辦「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本次展覽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為主題,重點展示了「以新安全格局有力保障新發展格局」所取得的歷史性成就。

其中,澳門特區政府與中央人民政府駐澳門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合辦以「我心中的社會安全」為主題的徵文和短視頻比賽,超過22,000名學生投稿參加徵文比賽。學生們以不同方式、不同視角認識並深思社會安全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爲維護社會安全積極發揮青年力量。

本校同學積極參與,表現出色,在初中組與高中組徵文均斬獲獎項,成績斐然。獲獎名單及作品如下:

初中組徵文優異獎
S3B曲書頤,作品:《民族復興之根,社會安全為本》(指導老師:余少君)
高中組徵文三等獎
S5B陳鶴珣,作品:《以社會安全之基,築國家發展之廈》(指導老師:張柏恩)

江門雙碳減排與文化考察2025-04-17

6199 20250422085727 1

4月15日至17日,我校初二至高一共17位學生在顧俐俐老師帶領下,前往江門開展為期三天的「雙碳減排與文化考察」研學活動。

師生參觀江門雙碳實驗室,瞭解我國雙碳戰略的政策背景與實施意義,以及該實驗室的發展歷程。雙碳實驗室科普宣教中心更安排了多場專題講座,涵蓋氣候變化與碳中和、二氧化碳農業應用、海洋酸化生態影響、碳捕集技術、有機光伏電池等內容,讓學生認識減碳技術的多元發展。
在實踐環節中,同學們還體驗了實驗操作,如海洋酸化模擬實驗、XRF測定陳皮金屬成分,以及親手製作電池,將理論與實踐結合。過程中,學生積極提問,與專家深入交流。
行程最後一天,師生到達全國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僑鄉古騎樓建築群——赤坎華僑古鎮,探索建築特色及歷史文化脈絡,切身感受僑鄉文化魅力。
此次活動不僅拓展學生的科學視野,更深化環保意識,並在學術探索與文化體驗中收穫滿滿。

參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2025-04-17

6200 20250422090044 1

為加深學生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的認識,提高對維護國家安全的全面理解,並進一步增強家國情懷,本校組織初一年級學生陸續參觀「全民國家安全教育展」。

培正學子日內瓦發明展摘金奪銀2025-04-16

6192 20250417111549 1

澳門培正中學兩位學生參加4月9日至13日在瑞士舉行的「第50屆日內瓦國際發明展」,在來自近40個國家和地區的1,000多個發明項目中脫穎而出,榮獲一金一銀佳績,充分展現出培正學生在科研創新方面具備卓越能力,成果獲國際認可。

獲金獎的高二鄺漢俊同學在閔好年老師的指導下,設計了一款「面向可持續發電的自適應雙可調升力翼裝置」。通過自適應的雙可調升力翼系統,實現了風能捕獲效率的提升,同時有效降低環境干擾,展現了對清潔能源應用的深入思考。評審團對此作品給予高度評價,認為其設計不僅創意十足,還切實符合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獲銀獎的小六梅力昊同學則在郭振業老師指導下,憑藉一款「空氣品質監測哨兵」可穿戴設備榮獲銀獎。他的作品是一個能即時監測空氣品質的智慧徽章,讓使用者隨時掌握身邊的空氣狀況,並通過警報功能提醒不良空氣的威脅。該設計還融入了行為心理學洞見,旨在推動更多人關注環保問題,更具社會意義,並獲得評審團的一致表揚。

活動期間,北京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李俊華教授特別向小學生梅力昊同學贈送《先進胺基二氧化碳捕集技術》(英文版)指南,鼓勵他繼續鑽研減碳課題,為未來的環保事業貢獻力量。

此次活動由帶隊老師梅致常全程陪同,充分展現了澳門培正中學對學生參與國際性活動的重視與支持。學校一向鼓勵學生參與國際性活動或比賽,致力於培養學生的溝通能力與合作交流能力,並開拓國際視野,助力學生全面發展。學生在大賽中的優異表現,彰顯了他們在創新能力和科研素養上的卓越成果。

AI助力發現新型抗菌肽 本校學生發表跨科研究成果2025-04-16

6193 20250417120842 AI 1

4月7日至11日,中國細胞生物學學會2025年全國學術大會在珠海國際會展中心隆重舉行。作為中國細胞生物學領域規模最大、學術水準最高的綜合性品牌學術會議,本次大會吸引了海內外著名專家、院士以及各領域頂尖學者參與,參會人數超過2000人,涵蓋細胞代謝、神經、發育、幹細胞、細胞器相互作用等多個研究方向。

在眾多高水準學術報告中,一支中學生團隊的研究成果尤為引人矚目。來自我校的高二望陳鶴珣、陳景林和許馨元同學以《基於GAN和LSTM的抗念珠菌肽發現及篩選方案》成功入選大會分會場“人工智慧與生命健康研究”,並作學術報告,同時入選壁報交流。他們是本次大會中唯一的中學生代表,充分展現了我校跨學科研究的創新潛力。

抗菌肽作為自然界中廣泛存在的多肽類物質,因其廣譜抗菌活性和獨特的作用機制,被視為傳統抗生素的新型替代物。然而,傳統方法發現新型抗菌肽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該團隊將數學AI課程中所學到的人工智慧GAN和LSTM演算法應用於生物研究當中,顯著縮短了新型抗菌肽的發現週期,降低了研發成本,為解決念珠菌耐藥性問題提供了創新途徑。
隨著以大語言模型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的快速發展,生命科學與醫學研究正迎來全新範式。該團隊的研究不僅體現了人工智慧在藥物發現中的重要作用,也為跨學科研究提供了成功範例。他們的成果受到與會專家的高度評價,被認為是對傳統研究方法的突破性改進。

此次大會為國內外學者提供了交流與合作的平台,而這個中學生團隊的突出表現更是彰顯了年輕一代在科技創新中的無限可能。他們的研究不僅為未來生命健康領域的探索開闢了新方向,也為人工智慧與生物醫學的深度融合注入了新鮮活力。

該研究的指導老師為資訊科技科黃燦霖老師。輔導機構指導教授為澳門理工大學應用科學學院人工智慧藥物發現中心的黃鐸博士和李舒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