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教興國戰略下 培正人才培養之路2023-01-03

國家政策全新佈局 培正人才培養之路
二十大報告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闢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培正在創新科技教育和人才培養道路上,配合國家政策,打造了亮麗的教研成果。高錦輝校長於十一月至十二月期間獲邀出席八場教育論壇或會議,與會者逾千人,向外界分享培正的經驗。
聚焦育人的培正AI人才培養課程
教育、科技、人才首次納入同一篇章表達,是國家政策全新佈局。教育工作者如何用好國家政策,肩負培養未來科技人才的重大責任,將是接下來的重要課題。要培育未來的人才,必須敢於創新,其中教育改革必不可少。高錦輝在過去一個月內連續出席多場教育論壇或會議,其中出席澳門大學教育學院主辦的粵港澳大灣區非高等教育校長高峰論壇時,向來自粵港澳大灣區著名學校的與會校長分享了培正如何發展科創、活用科創、推動科創,將教育、科技與人才培養有機結合的實踐經驗與未來願景,獲得熱烈的迴響。
高錦輝表示,培正早在2012學年,率先在正規的科學課堂引入了STEAM課程。在2016年《十三五國家科技創新規劃》頒布後更進一步構思,配合2017年《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規劃》,推動培正的中小幼AI人才培養課程。2018年,培正以《新時代下萬眾創新理念落戶基礎教育──澳門培正中學STEAM融入正規課程之實踐與推廣》獲頒授《2018年基礎教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認為這是對本校團隊多年來推動的教育改革方向和成果的肯定,讓培正更有信心進一步推動AI人才培養,建立以育人為本、以創新為體、以實踐為願景的校本課程框架,營造有利於創新的校園氛圍,積極將成果轉化為應用的實體項目。
AI教育的跨學科教學實踐創新
在出席由華南師範大學主辦的「新時代科技創新與科學教育理論與實踐」高端論壇暨港澳大灣區教師聯合會2022年會時,高錦輝在線上向與會代表分享了培正AI教育的跨學科教學實踐創新經驗。他強調,培正的AI人才培養課程的核心在於育人,擺脫傳統較為機械和單向的學習模式,培養主動探究、分析解難、與他人溝通協作的精神,最終把學習的知識應用到真實場景。
高錦輝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育的首要目標是學生全方位的成長。以VR大三巴為例,這是培正最新公開展示的教研成果,用戶可以用「無人機」視覺,以電子圖鑑方式瞭解大三巴上的雕像及石像背後的歷史文化故事,將當年聖保祿教堂被火焰吞沒前的原貌重現眼前。學生在參與研發的過程中,通過跨學科跨領域的AI課程,逐漸把三維建模、建築、編程、藝術、創意及歷史文化等知識融會貫通,讓設計力臻完善,透過產學聯合,轉化為實質的項目。
這是師生共同努力下,歷時三年研發所取得的成果,亦是培正AI創新科教成果的體現。項目把本澳深厚歷史文化重新包裝,向世界各地旅客推廣,為澳門打造了特色的旅遊名片。除此之外,其他已實現的項目包括虛擬中華文化館、AI服務型機械人,已落實商業化的智能門鈴手錶和飛機燃油箱勤務套件等。
多層次的人才培養機制
培正的AI人才培養課程有別於傳統的課程,跨學科跨領域的模式是團隊成員總結過去經驗後,建構出來的一套新的教學思維模式。高錦輝在線上出席2022粵港澳大灣區中小學校長論壇並發言,他表示培正的AI課程循基礎、核心、應用、成果的四個層次開展,結合校本情況和本土文化來設計實施方案。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核心,讓學生在課堂上能認識、了解和操作3D建模、AI等以往在大學才能接觸到的技術,把過去遙不可及的知識普及到基礎教育中。通過教師設計這些跨學科的課程,並且建構一個創客空間,營造校園科創氛圍,讓學生通過動手實作來展現科普能力。
在這個氛圍下,學生在正規課程的基礎上,更有機會按興趣和特長參與不同的課外活動、校內校外以至世界各地每年400場的各類型比賽,更參與不同的業界包括本地銀行和創科機構等舉辦課程或項目,最終把所學和所取得的經驗,轉化為實質的科創成果,並注入人文關懷元素。從基礎到成果,學生在課程的不同階段都有所得著、全面發展,更在多項全國性以至國際性比賽中勇奪殊榮。
育人經驗 貢獻社會
除了出席多場教育論壇或會議報告培正的課程改革成果外,高錦輝亦以專家身份在線上出席了由華南師範大學研究生院舉行的華南師範大學教育碩士學位授權點自我評估專家會議,是與會專家中唯一的中學校長。會議中,高錦輝以教育專業角度提出了對目前教育碩士培養方案的看法。另外亦出席了由國家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主辦的第十八屆全國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工作會議,該工作會議以「面向未來:通用技術課程與教學的挑戰與變革」為主題,高錦輝分享了培正推動課程改革的實踐經驗與成果,提出了對未來課程發展方向的展望。
培正的課程改革,跟隨國家政策和發展方向,學生和教師團隊真正達到了「教學相長」。十年來,學生分別在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 Intel ISEF屢獲佳績,也曾榮獲中國科協主席獎,澳門特區政府也多次對我們師生頒授獎章,而這套跨學科的STEAM課程,也榮獲2018 年國家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高錦輝表示,透過回望過去,展望未來,培正走過了十多年的教育變革,將不忘初心,繼續配合國家政策,助力大灣區發展,實施科教興國的戰略,為社會培育和儲備更多人才。
前校長康顯揚先生安息主懷2022-12-28

澳區全國政協第七、第八屆委員、澳門培正中學前校長康顯揚先生,於2022年12月27日安息主懷,壽享期頤。
康顯揚先生,廣東順德人。少年篤學,立志報國。1943年入讀上海交通大學,1948年畢業於南京國立中央大學水利工程系,在珠江內河航運局任見習工程師。1949年入澳門培正任物理代課教師,1950年2月正式加入培正。1956年受浸成為基督徒。嗣後陸續擔任本校數學科主任(1969)、教務主任(1974),1985年11月擔任代校長,1986年5月擔任校長,迄1995年8月榮休。先生發揚培正愛國、愛澳、愛校的優良傳統,以基督博愛精神為旨,推行「至善至正」教育理念,於廿世紀中後期在紅藍園地與師生員工合作共事,參與執行切合當時澳門實際的「優質教學管理」模式,作育英才,成就斐然。
康校長認為,實施教育資訊化是提升學校行政管理效率的重要舉措。1986年支持創設「地理室」和「歷史室」。1988年起開展學籍、成績、文書檔案的電子化處理。1989年,新增了不少多媒體教室,積極運用各種現代化的教學設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深化教學效果,當時各班課室內均設有高映機、電視機、VCD機,錄影機、卡式答錄機等設備,以利教學。在此基礎上,澳門培正又建成了頗具規模的多媒體教學室,設立多媒體課件製作中心,以自身力量發展資訊科技輔助教學,這些舉措在當時十分超前。
除了長期服務培正外,康校長亦熱心參與社會公職,為澳門和祖國作貢獻。曾獲委任為第七、第八屆全國政協委員,為國家長遠教育計劃獻策。此外,亦擔任澳門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諮詢委員會委員,見證1987年《中葡聯合聲明》的簽署。他並出任澳門基本法協進會監事、澳門中華教育會監事長、澳門中華教育會名譽顧問、澳門仁協之友聯誼會副監事長等職。
康校長畢生愛國愛澳,奉獻教育,是一位貢獻卓著的教育家,1989年榮獲澳葡政府頒授專業功績勳章,表彰其為教育事業所作的巨大貢獻。今遽然溘逝,紅藍兒女、各界友好深感悼惜。
其家屬定於2023年1月6日上午10時於澳門天主教殯儀館逾越堂舉行安息禮拜,隨即辭靈出殯,奉柩珠海南溪青松園進行火化儀式。疫情期間,不設守夜。帛金將撥捐澳門培正中學設立之 “紀念康顯揚校長獎助學金”,亦可直接存入 “培正中學” 戶口(中國銀行澳門分行賬號180901100322195),並請註明 “紀念康顯揚校長獎助學金”。
培正師生虛擬大三巴帶入科學館2022-12-28

[澳門日報報道]培正中學設計團隊使用三維建模技術還原出大三巴牌坊,遊覽者可通過手柄控制進入虛擬世界,多角度觀察大三巴,並且了解建築細節、浮雕以及歷史背景等。設計團隊認為,遊客在觀其雄偉外觀後,也希望能夠深入了解相關的資訊及歷史文化,但目前有關介紹相對較簡單,遊客難以多角度及宏觀了解整段歷史故事。因此為了推廣牌坊背後隱含的厚重歷史內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培正師生遂行開發大三巴牌坊故事相關的軟件程式,希望借用科技的方式,結合歷史和文化,以一個全新的方式來展現大三巴牌坊。
澳門日報全文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12/28/content_1644412.htm
參加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賽奪殊榮2022-12-27

本校同學積極參與了首屆青少年人工智能與未來媒體全球創新挑戰賽,劉晉亨、王曉慧和區叡恆同學的作品《零碳計畫之智慧訂餐系統》榮獲小學組最高獎項特等獎,亦同時獲得微信創新獎。
大賽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騰訊微信共同發起,北師大新聞傳播學院、騰訊微信戰略研究院、騰訊社會研究中心承辦,澳門教育及青年發展局擔任澳門地區指導單位。賽事共收到海內外630名學生提交的490份作品,包括港澳、加拿大、英國、西班牙、芬蘭等地青少年參賽。在根據作品完整性、創意性等維度進行評分後,共有152個作品獲獎、40個作品獲得微信創新獎。
本校獲獎名單如下:
小學組
劉晉亨、王曉慧、區叡恆《零碳計畫之智慧訂餐系統》:特等獎、微信創新獎
中學組
林煜翔、李思賢、羅天悅《飯聚》:二等獎、微信創新獎
張兆鋒、陳上禮《智慧校園運動易》:二等獎
梁嘉浩《澳門智慧公交小程式》:三等獎、微信創新獎
陳鶴珣、陳景林《校運會網站 M52 賽事資訊小程式》:三等獎
施人瑋、梁熙哲《移動平台點名系統》:三等獎
交流人工智能教育實踐2022-12-27

由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福利會少年宮、騰訊微信聯合主辦的全球青少年人工智能論壇日前舉行,本校電子學習發展統籌總監駱劍峰為圓桌會議講者之一,會議主題為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與青少年數字能力提升。駱劍峰總監介紹了本校人工智能教育的實踐與應用,他提及培正近年通過課程改革,落實具體的Al教育方案,率先開創“一核四翼”的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透過以校企合作的模式,將人工智能課程引入幼稚園至高三年級的正規課堂之上,在師生共同努力下,開創了教育的新格局。各主講者通過經驗分享,對日後各地繼續提升中小學人工智能教育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