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即時影像

培正電郵系統

培正中學:七成五學生八成教職員陽性 復課有信心2023-01-03

3801 20230103145445 1

【澳門日報消息】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表示,該校約七成五學生陽性,以中學生多,幼稚園生近六成陽性,另有八成教職員工陽性,以發燒、喉嚨痛等症狀居多,基本康復中。

今日開始,學校實施友善措施,家長們踴躍報名,有兩成多小學生參與措施,幼稚園近四成,高二及高三由於課程緊張,亦有不少學生參加友善措施,學生們整體精神狀態良好,該校教師團隊人資尚算足夠,對下周一全面復課有信心。

http://www.modaily.cn/amucsite/web/index.html#/detail/9854304

培正師生虛擬大三巴帶入科學館2022-12-28

3800 20230103093216 1

[澳門日報報道]培正中學設計團隊使用三維建模技術還原出大三巴牌坊,遊覽者可通過手柄控制進入虛擬世界,多角度觀察大三巴,並且了解建築細節、浮雕以及歷史背景等。設計團隊認為,遊客在觀其雄偉外觀後,也希望能夠深入了解相關的資訊及歷史文化,但目前有關介紹相對較簡單,遊客難以多角度及宏觀了解整段歷史故事。因此為了推廣牌坊背後隱含的厚重歷史內容和深厚的文化底蘊,培正師生遂行開發大三巴牌坊故事相關的軟件程式,希望借用科技的方式,結合歷史和文化,以一個全新的方式來展現大三巴牌坊。

澳門日報全文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12/28/content_1644412.htm

初三光班料周三復課2022-12-04

3733 20221205085925 1

(澳門日報報道) 培正中學兩名學生早前分別被列為新冠陽性個案,校長高錦輝表示,除初三光班外,各班於明日(星期一)起照常上課,聯課等活動如常進行。校方已加強校園清潔消毒,呼籲同學們回校應注重衛生,佩戴口罩,勤洗手,加強做好防疫措施。

談到初三光班,昨日完成集中隔離醫學觀察後,現進行三天的自我健康管理,期間須按指定時序進行核檢,暫不回校。校方將在同學自我管理期間,提供主要學科的網課給同學,並請老師不時關心同學情緒。該班同學按計劃變回綠碼後,於周三(7日)恢復上課。個別仍在接受醫學觀察的學生,需完成自我健康管理變回綠碼後才可回校。

兩名陽性同學,在得到醫護人員悉心照顧及家人、師長等不時給予關心情況下,已慢慢好轉,康復當中。
上周在不教新課的情況下,師生上課大致順利。但上周二情況變化不定,故剛開始第一天上課,確實有些不習慣,及後老師馬上作出調整,最後以個別輔導形式,個性化地為學生進行課堂學習,成效不錯。相信如再次遇上這種狀況,師生能及時應對,為學生提供適當的輔導。

隨著防疫政策的不斷改變,輸入個案有機會增多,他再次呼籲長幼盡快接種疫苗。

鍾春暉:打造看得見摸得到中華文化館2022-11-16

3704 20221117100224

(市民日報專訪)

鍾春暉:打造看得見摸得到中華文化館

       中華文化歷史悠久,富麗多彩。面對浩瀚無垠的中華文化宇宙,如何才能讓學生找到中華歷史的入口、觸摸中華文化的溫度?澳門培正中學的中華文化館對這一問題給出自己的答案。這座收藏著超過1500件文物的場館,將傳承與創新相結合,打造出一個學生看得見、摸得到的中華歷史文化世界。

       提到中華文化館,就得提到現任中華文化館館長鍾春暉─這位早年從培正中學走出來的北京大學歷史學博士,而今又回到培正中學,通過各種形式積極推廣中華文化,讓中華文化館成為澳門地區傳習中華傳統文化的一個重要陣地。

耳濡目染 從興趣到使命

       兒時的鍾春暉和很多小孩子一樣,喜歡聽故事,尤其對真實發生過的故事更是著迷。從很早的時候開始,他便將「讀史使人明智」奉為圭臬。中學時代,鍾春暉非常幸運地遇到了自己啟蒙恩師─培正中學陳子良老師。陳子良是一位從教數十年的資深歷史教師,對教學頗有獨到想法,早在1985年便在校方的支持下創建「歷史室」,專門搜集、仿製一批文物,用來輔助歷史教學。而這「歷史室」,正是中華文化館的前身。

       「在歷史室上課,特別有代入感,老師講到甚麼,就可以指著或拿出那件文物來,一目了然。那種文化氛圍的培養,是紙本教科書所無法企及的。」鍾春暉回憶起當時上課的場景,仍覺記憶猶新。

       高三時的鍾春暉面臨科系的抉擇。陳子良老師感慨:「自己在澳門教了40年的歷史,卻沒有一個學生學歷史」。短短一句話,卻在鍾春暉心中形成極大的震撼,過去那份對於歷史的興趣轉化成一種強大的使命感,於是他不顧家人的反對,選擇報考歷史系。從台灣大學歷史系本科畢業之後,又赴北京大學攻讀碩、博士,正式開啟自己的歷史研究生涯。

       鍾春暉回憶,在台灣大學歷史系讀書期間,在同系學長的帶領下,他經常會到著名儒家學者、前清皇族後裔愛新覺羅.毓鋆老師那裏聽課。儘管老師已年近百歲,但他講課時卻目光炯炯、說話有力,不僅在經典的字句、章節上下工夫,更融入生命的經驗,讓傳統文化內涵得以靈動闡釋。在毓鋆老師身上,鍾春暉感受到中華文化生生不息的生命力。

       在北大學習期間,鍾春暉投入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朱鳳瀚老師門下學習先秦史,從碩士到博士,整整10個年頭。而這位有著考古、古文字和青銅器3大絕學,在學術上無比嚴謹與認真的朱老師,也督促著鍾春暉一步步成為一個同樣嚴謹深刻的學者。

       成長於澳門這座中西文化交匯城市的鍾春暉,早年一直困惑於中西文化孰優孰劣、傳統如何走向現代等問題,儘管看了許多不同觀點的書,也仍舊難以得出清晰的結論。但在自己的求學過程中,伴隨著中華傳統文化日漸薰習,鍾春暉逐漸找到自己安身立命的「文化身分」。

平台始建 弘揚中華文化

       2009年,正在北大就讀歷史學博士的鍾春暉收到陳子良老師發來的邀請,培正中學決定將歷史室擴建為文化館,作為籌備人的陳子良老師特意找來鍾春暉幫忙。於是,二人花了4年時間走遍大江南北,搜集和鑑定了一大批文物珍品。經過多年籌備和各方努力,中華文化館於2013年底正式落成。同時,鍾春暉在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的邀請下也重返母校,擔任中華文化館館長,也教授中文、歷史、中華文化等課程。

       據鍾春暉介紹,整座中華文化館共分為書畫廊、至善堂、至正堂和居明軒4個部分。館內藏品豐富,逾1500件,包括銅器、瓷器、玉器、漆器、書畫、茶具、織繡、服飾、文房清賞、生活用具等等,門類齊全,涵蓋廣泛。

       在鍾春暉看來,文化館中的每一樣文物都訴說著古人的思想、智慧與勞動的成果,他希望通過實物展示,學生能夠直接、具體、深入地認識博大精深的中華傳統文化。「雖然我們生活在中華文化的環境,但數千年來先民篳路藍縷、創造傳承而形成的中華文化富麗多采,加上歷代典籍繁多,一般人總難有一個完整的概念。而對中學生來講,似乎缺乏一個合宜的認識中華文化的現代平台。中華文化館,就是為了彌補這項缺憾而建設的。」鍾春暉說。

       為了使學生對傳統文化有所感受與啟發,文化館還依據學生的興趣和需要,邀請社會各界專業人士,舉辦各類與傳統文化相關的講座。同時定期舉辦各種小型修習班,譬如國學典籍導讀,史學、文學經典讀書會、文物與考古、藝術欣賞、茶文化等專題課程,讓學生可以更加深入地認識傳統文化的精神價值。

       在鍾春暉的課程中,茶文化課深受學生喜愛。「茶與中國文化息息相關,乃是我們了解中國文化的一個有趣的窗口。」鍾春暉說。在課上,鍾春暉會通過不同層面的講解,使學員具體掌握一些茶葉基本知識,同時也讓學員對中國茶文化有一個宏觀的初步認識,啟發學生思考中國茶文化的精神底蘊,並對中華茶文化的精神價值有所體會。「我希望將茶這種美好的事物分享給大家,在如今煩躁不安的社會,學會用茶來寧靜心靈」。

       中華文化館成立後,一方面培正中學的學生可以身臨其境地感受中華文化教育;另一方面,中華文化館自身作為平台,也可以開展各類文化交流活動。成立9年來,文化館已經累計接待了世界各地幾百個不同團體,數以萬計的朋友蒞臨參觀、交流,都對中華文化館給予很高評價,中華文化館儼然已經成為澳門地區中華文化交流的一張名片。

未來可期 共築文化夢想

       鍾春暉坦言,在澳門中小學推行中華文化教育,最大的問題是學生學習動機不足。歸結起來,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方面,澳門的中小學沒有專門的「國學」或「中華文化」課程,澳門的大學入學試考察學生中華文化知識的比重很小,再加上近年來內地高校保送名額增多,所以學生對中華文化的學習動力不夠。另一方面,如果把文化理解為「生活方式」,則如今的澳門社會日漸西化,傳統文化與年輕一代學生的距離較遠,在與實際生活聯繫不足的情況下,很多學生覺得學中華文化並沒有甚麼用途。而始終問題的關鍵,則是學生與中華文化之間的情感沒有被很好地建立起來。

       為此,鍾春暉介紹說,培正中學專門設立的「中華文化」課程,並在初一和高一兩個年級所有班別開設。同時,利用文化館平台,開設系列文化推廣活動:茶文化班、中華經典讀書會、文物與藝術興趣班、文化館導賞員計劃、國學文化班、紅藍詩社等,讓學生在豐富的傳統文化活動中,培養自己對於中華文化的興趣與情感。除此之外,利用澳門教青局、澳門基金會、澳門大學中國歷史文化中心的贊助,學校還開設「愛我中華」考察活動,每年系統規劃行程,讓學生深度了解中國的國情與發展樣貌,以增強愛國之情。

       鍾春暉說,透過中華文化的學習,可以讓學生建立「文化主體性」,知道安身立命之所在,而這正是學習中華文化的根本目的。回憶起自己過往的經歷,鍾春暉總會想起許多給予他啟示與勉勵的老師,也會想起中華文化的學習給自己的生活乃至生命所帶來的豐富與充盈。如今,他想藉著中華文化館這個平台,通過自己持續不斷的教學實踐,把中華文化的內涵與養分傳遞給更多的青年學生。

       2017年,在習近平主席見證下簽訂的《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框架協議》載明,澳門在大灣區的定位之一為「以中華文化為主流,多元文化並存的合作交流基地」。這一劃時代意義的「新定位」,也對澳門地區的教育工作者和文化推廣者提出新的要求。澳門本地的青年學生首先要挺立起自己的中華文化,做到「以中華文化為主流」,這樣才能有底氣、有實力去追求「多元文化並存」,而這正是鍾春暉以及中華文化館肩上更深的責任與追求。

學習國家體育成就 支持體育強國2022-11-10

3694 20221111093837

(澳門日報報道) 是次競賽中學冠軍組別之一的培正中學參賽學生吳彥澍、江禧源及謝宛珊分享,其在備賽過程中,透過豐富的閱讀,深入學習國家推進體育事業的發展歷程,以及認識國家體育健將在國際競技舞台上取得的驕人成績以及所展現的體育精神;同時亦啟發他們在往後的學習中繼續秉持勇於挑戰、追求卓越的信念,並主動了解各個體育項目的時事新聞及相關資訊,汲取課本以外的知識,對提升自身的軟實力及個人發展有莫大助益。此外,他們更藉着比賽獲得了深厚的友誼,深刻體會到“中華體育精神”強調團隊協作的重要性。

全文 -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22-11/10/content_16336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