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門「雙碳」科技及食品工業研學2024-12-16

12月12日,本校組織師生進行江門「雙碳」科技及食品工業研學一天遊。活動由譚達賢主任、古成威老師、姚曉暉老師及顧俐俐老師帶隊,16名高一、高二學生參與,旨在認識雙碳科技發展及當地食品工業概況。
師生早上前往江門雙碳實驗室,在講解員生動的介紹下,對雙碳戰略的背景意義以及江門雙碳實驗室的情況有了初步的了解;隨後,師生們參觀了二氧化碳生物利用實驗田和碳計量與生物利用中心,又參觀了部份實驗室,認識了氣肥技術在實際農業生產中的應用。
在互動交流環節,雙碳實驗室科普宣教中心特別策劃了交流講座,由實驗室成果轉化部負責人區醒培和碳捕集與工業利用研究中心代表郭拓分享各自領域的專業知識和實踐經驗,本校學生亦提出自己關心的雙碳議題與專家互動,氣氛融洽。
下午,師生一行來到葡韻食品體驗館,參觀東望洋企業歷史展覽廳,聆聽導師講解烘焙製作知識、參觀工廠生產流程,更有機會親身體驗特色點心的製作。
是次活動,使師生對雙碳政策及傳統旅遊業的更新發展有了更深入的認識,獲益良多。
陳家朗老師獲時報文學獎新詩組首獎2024-12-16

第45屆時報文學獎正式得獎名次於12月7日頒獎禮當天揭曉,本校陳家朗老師獲新詩組首獎。
時報文學獎是中文世界歷史最悠久、影響力較大的報刊文學獎,面向全球中文寫作群體。今年共收到1379件作品參賽,稿件來自世界各地,更有美洲、東南亞等地作者參賽,其中新詩類收件412首,充分展現「元老」級文學獎的全球影響力。
本次文學獎,新詩組的行數要求為「50-100行」,極為考驗作者的長篇構篇能力。本校陳家朗老師以長詩〈植物寓言——在瑪麗醫院〉,奪得新詩首獎,成為繼2018袁紹姍之後又一位獲此殊榮的澳門詩人。
張艷老師分享澳門語言演變之論文2024-12-16

12月13日至14日,第二十八屆國際粵方言研討會於香港都會大學召開。本屆的大會主題是「多語環境的粵方言」,本校張艷老師受邀於研討會報告其論文——《〈澳門紀略〉的音系特點》。
此論文研究對象為1751年成書的《澳門紀略》,通過分析書中音譯詞的音系,揭示了《澳門紀略》所使用的對音音系,並與1809年的老派澳門話相通。本研究對《澳門紀略》中收錄的音譯詞進行了詳細的統計和分析,發現粵語的語音系統在音譯過程中展現出獨特的韻尾特徵,以及音節同化現象,並記錄了粵語方言的部分特徵詞。這些音系特點不僅反映了澳門的語言歷史,也揭示了其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語言演變。這項研究的成果不僅有助於了解《澳門紀略》的語言特徵,更能夠促進對澳門豐富文化遺產的認識與保存。
創校135周年紀念穗港澳籃球賽2024-12-16

培正創校135周年紀念——穗港澳籃球比賽12月14日在港校順利舉行,本校派出中、小學男、女子共四支隊伍赴港參與此次活動。三地紅藍健將齊集,以球會友,增進穗港澳三地培正學子情誼,教練及球員藉此機會相互交流,共同慶祝培正創校135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