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舊版網頁
瀏覽次數:

校園即時影像

培正電郵系統

培正採“角色扮演”反思“佔中” 2014-10-07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4-10/07/content_941132.htm

 

學生嘗試易地而處    履行各自社會責任

 

    培正採“角色扮演”反思“佔中”

 

    【本報消息】香港政府、學生或市民、警察、家長,是“佔中”事件中的主要持份者,如果你作為其中一員,你可會換個角度思考所應履行的責任、行動和對社會帶來的影響?培正中學選擇“角色扮演”的方式,讓一千名初三至高三的學生嘗試“易地而處”,對“佔中”反思。過程中教師在公民課堂上不作講解評論,而重溫事件始末的媒體資訊整理報告書、設計和整理“角色扮演”工作紙等工作,均由學生自行完成,校方相信整理結果對學生更具說服力。

    從旁觀察老師不語

    “佔中”行動自九月二十八日宣佈啟動後,翌日該校學生會和國際議題研習小組的學生找到校長高錦輝,建議學校要與中學生們就“佔中”話題“講一講”。學生代表與校長、德育處、教務處及負責生涯規劃、公民教育的教師開會後達成共識:“不定性事件、不單純講支持或反對”,一切由同學自行分析。

    結果,學生會和研習小組成員利用二十九日整夜,在教師輔導下將來自明報、亞洲周刋、香港電台、聯合新聞、澳門日報等有關“佔中”的報道輯錄成三十多頁的“假如我身歷其境——讓我們一起了解香港政改風波”PPT簡報表。從“佔中三子”、學聯、學民思潮對“真普選”的立場和認為應採取的具體做法,以至基本法中對“普選”的闡述及全國人大全票通過選舉辦法等,作完整交代。

    PPT簡報表於九月三十日在初三至高三的公民課上自動播放,教師從旁觀察,不發一語。觀畢後學生完成同由學生會和研習小組設計的“不記名”工作紙,從政府、學生或市民、警察、家長等四個關鍵角色中任選兩個,以解決問題作為最終目標,思考角色所應履行的社會責任和認為可行的做法等。目前正由教師和同學將所有答卷作分析統計,預計兩周後會有結果。

    不同角度看待問題

    高錦輝認為,學生在網絡平台表達“佔中”言論時可能會針鋒相對,受到攻擊,且網絡訊息中多存在不可靠訊息,學生願意主動與校方溝通,承擔起收集各方主流媒體意見的工作,嘗試從不同角度看待問題,這過程本身就是一堂很好的公民教育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