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即時影像

培正電郵系統

師生參與AI智慧教育分享會2025-05-27

6359 20250529175522 AI2

日前,本校數學科陳嘉賢老師,帶領高二級數學AI學生十餘人,應澳門電訊邀請出席於 BEYOND 國際科技創新博覽會(BEYOND EXPO)中舉辦的「澳門電訊 X 百度 - AI 時代的智慧教育未來分享會」。活動旨在探討AI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與未來發展。

分享會上,兩地專家團隊詳細分析AI技術在澳門教育場景中的發展趨勢,強調5.5G網絡與智慧教育相結合的潛力,並展示AI如何助力教學效率提升與個性化學習,收穫豐碩。

另一方面,我校師生還在澳門電訊展館近距離體驗了結合5.5G通信的創新智慧應用,讓同學們對智慧教育和智慧城市加深認識和啟發思考,對未來的可能性充滿期待!

中學視藝科老師跨校教研2025-05-27

6360 20250529175706 1

5月17日,「跨校教研先導計劃——中學視覺藝術科教學示範及研討」活動於廣大中學順利舉行。該活動是本校於2024/25學年間參與教青局主辦的「跨校教研先導計劃——中學視覺藝術科」的重要成果展示,與澳門三所學校共同建立跨校教研氛圍,推動教學創新,提升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這是本校視覺藝術科第二年參與該計劃,在總結上一年的經驗基礎上,進一步優化了教學策略和課程規劃。

本校黃慧儀老師與吳穎祺老師參與了此次「跨校教研先導計劃」,並共同策劃了以中國傳統文化為主軸的公開展示課,課題為《中國傳統藝術與生活—生活器物之美》。由黃慧儀老師執教,由初二級學生在當天展示了階段性的教學成果。該課程採用了項目式教學法,從探討克拉克瓷的歷史與文化傳播作為驅動性問題,進一步延伸到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交流,以及陶瓷與中國傳統紋飾的應用、寓意和對美好生活追求的文化意涵。整堂課程充分體現了從傳統到創新、從傳統紋飾到現代設計的教學理念,並以此引導學生進行深入探索傳統紋飾的現代轉化。

此外,教學還結合了跨媒材應用,指導學生製作紋飾模具,展現了科技與藝術的融合。同時,學生創作的生活器物兼具了文化內涵與實用功能,體現了藝術與生活的緊密結合。這一教學單元不僅培養了學生觀察生活之美的意識,更鼓勵他們以藝術創作傳遞對文化傳承的重視,並積極詮釋對未來生活美好願景的追求。

分享生成式AI在教育中的應用2025-05-27

6362 20250529175825 AI2

本校林潤薇老師與伍家明老師應澳門中華教育會邀請,於5月26日舉行專題講座,分享「生成式人工智慧在教育中的應用」。

講座中,林老師專注於小學科學科,深入解析生成式人工智慧(AIGC)的核心概念與實際應用,並透過各年級課堂實例,展示AI技術如何創新整合教學,激發學生創造力並提升教學效率。伍老師則主講中學中文科,強調AI對語言學習的影響,引導學生善用人工智慧提升中文能力,並培養辨識資訊真偽的能力,說明語言精確度如何直接影響AI的創作結果。

與會教師反應熱烈,踴躍提問交流,圍繞AI輔助教學的實務操作展開深度討論,展現教育界對AI技術應用的高度關注。

香港元朗區英藝英文小學師生到訪2025-05-26

6346 20250529121134 1

日前,香港元朗區英藝英文小學師生一行三十多人,在小學部張廣德校長和幼稚園部謝綺媚校長帶領下,到訪本校參觀校園設施及學習環境。來賓們對本校的校園文化及教學氛圍留下深刻印象,雙方期待未來有更多互動機會。

「未來太空車」科普實驗榮獲亞軍2025-05-26

6347 20250529121247

在2025年5月25日結束的「第十一屆全國青年科普創新實驗暨作品大賽澳門選拔賽」中,本校參賽隊員初二善陸振凡、初二善吳慕潼在「科普實驗-未來太空車(中學組)」項目中表現優秀,從31支參賽隊伍中脫穎而出,榮獲第二名的優異成績。

本次比賽旨在響應國家在探月探火領域的重大成就,激發青少年對太空探索的熱情。參賽隊伍需以「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探知未來」為原則,針對未來太空車可能面臨的挑戰,提出解決方案並製作演示模型。比賽不僅考驗學生的創新思維、創造力、團隊協作和動手實踐能力,更強調多學科知識的交叉學習與應用。

參賽學生需自行設計、製作並調試能夠爬越不同高度和類型障礙物,並能模擬科學探究任務返回出發點的未來太空車模型。比賽對裝置的尺寸、質量以及動力來源(由大會統一提供的電動馬達和電池)均有嚴格規定,且裝置的大部分零件需由選手自行設計製作,並能在賽後拆卸成散件狀態以供檢查。此次獲獎是對學生們創新能力和實踐精神的肯定。

獲獎學生:初二善 陸振凡、初二善 吳慕潼
指導老師:司徒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