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少年兒童藝術節獲大獎2018-07-26

國際少年兒童藝術節將在天津拉開序幕,其中重點活動“兒童畫展”,由“一帶一路”沿線六十五個國家精選出百餘幅作品,早前通過專家評委嚴格選拔,由老師郭家駿輔導的培正中學小四學生龍紫嵐作品《我和山區小伙伴》突圍而出,勇奪大賽最高獎項“大獎”。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7/…/content_1283188.htm
培正中學讚推動國情教育 2018-06-28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6/28/content_1276339.htm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澳生眼界大開。2018-05-30
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澳生眼界大開。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5/…/content_1269200.htm
澳門日前派出三支 隊伍前赴美國參加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其中培正中學團隊的子母式水質檢測自動裝置榮獲比賽三等獎及專項獎。另外兩支分別來自培正及鏡平學校的團隊雖未能獲獎而回,但亦獲益良多。
子母式水質檢測自動裝置
培正勇奪三等獎專項獎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5/…/content_1269206.htm
來自培正中學的何旻駿、劉尚學及梁文禧團隊,在今次賽事憑子母式水質檢測自動裝置,在美國國際科學與工程大獎賽奪得三等獎及專項獎,創下佳績為澳爭光。何旻駿指團隊去年曾用同一作品參賽,但今次在軟硬件方面都有所改進,令裝置能夠潛入水體三米抽樣,增加檢驗的準確性,認為獲獎是過一年努力的認同和肯定。
何同學增自信滿足感
團隊去年曾用同一作品參加賽事,但當時機體只能在水面收集數據,團隊花了一年時間改進和完善機體,以水底機械人的模式讓作品可以潛入水體,深入抽樣。主要負責軟件設計的何旻駿指,過去只能在水面抽樣,得出的結果不夠全面,不能代表整個水體的水質,因此在去年的基礎上,完善裝置令機體能夠更全面地收集數據。
他續稱,今年團隊花了很多時間去準備,因為機械人的結構和編程都要大改,經過多次實驗和調整才能完成。獲獎對自己意義很大,因為過去都是在師兄們帶領下參賽,今次“擔大旗”做出好成績,在準備過程投入很多時間,獲獎大大增加了自信和滿足感。
劉梁:提升團隊合作
負責硬件部分的劉尚學與梁文禧指,今次機體經歷多次的演變和改動,為了保持機械人的高機動性和易操作性,過程中多次試驗,尤其是水下部分的調整,花了不少時間和心血。除調整機體,為增加對水的認知,團隊參觀了多個與水和生物有關的機構,確保機體能夠切合實際需求。能獲獎證明過去一年努力並無白費,過程中亦提升了團隊的合作精神,希望未來再有機會參加同類賽事。
老師:參賽獲益良多
指導老師劉冠華認為今次比賽提升了學生的自覺性和條理性,增加了學生的責任感及團隊合作精神,為未來投身社會上了寶貴一課,同時學生亦學到許多跨領域的知識,獲益良多。
培正學生藉參賽完善研究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5/…/content_1269211.htm
培正中學今次派出兩支團隊參賽,馮俊熙與陳子翹以“從珊瑚中鑒定出新多肽及其活性效能與擴增之研究”為題,角逐生物科技範疇項目,馮俊熙雖未能獲獎,但過程中得到很多完善研究的意見,非常高興能參加今次賽事。
馮俊熙與陳子翹去年亦曾經用肽為主題參賽,今年團隊在去年研究上再求突破,設立細胞種子庫。在澳大實驗室的支援下,利用大腸桿菌培養新多肽,進行更多實驗,證明新多肽的效用。
馮俊熙與陳子翹指出,之前團隊將肽的部分交由外面的公司負責,但最終公司未能“交貨”,所以團隊決定設細胞種子庫,自行培養新多肽。據去年研究,新多肽能夠具抗菌功能,對二蛋白酶和大腸桿菌具抑制性,低毒性的特質亦能減少對心臟的負擔。今次的研究是希望透過更多實驗,更深入了解新多肽。
指導教師姚曉暉認為今次研究是學生學以致用的表現,學生在澳大實驗室的幫助下,以轉基因的方式在大腸桿菌中培養新多肽,過去學習的教材亦曾經提及轉基因技術,樂見學生能夠利用課本知識去解決問題,希望團隊未來能夠繼續努力。
泛珠三角物理奧林匹克獲團體賽一等獎2018-05-14
第十四屆泛珠三角物理奧林匹克競賽(澳門地區),本校獲團體賽一等獎。個人綜合賽中,十多位同學獲得各級獎項。
培正扶輪少年服務團成立2018-05-13

http://www.macaodaily.com/html/2018-05/13/content_1265311.htm
由澳門中區扶輪社輔助指導的培正中學扶輪少年服務團,昨日在培正中學舉行授證成立儀式。中區扶輪社社長蘇崑表示,成立扶輪少年服務團旨為增加青少年認識國際,通過服務奉獻方式,加強全球青少年的溝通和交流,培養青年領袖人才。希望培正中學扶輪少年服務團發揚扶輪服務的奉獻精神,擴闊青少年的國際視野,注重專業知識和特長塑造。
儀式昨日上午十一時舉行,中區扶輪社、培正中學師生、中區扶輪青年服務團、聖公會(澳門)蔡高中學扶輪少年服務團、慈幼扶輪少年服務團等近百人出席。
蘇崑表示,自一九六二年首個扶輪少年服務團在美國成立,全球扶少團員超過四十萬人,團數超過一萬八千個。澳門中區扶輪社今年成立卅五周年,致力培養青少年,輔助和指導成立三個扶少團。每年澳門和鄰近地區的多個服務項目,均可見扶輪少年的身影。
培正中學校長高錦輝表示,培正中學重視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配合,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及服務活動。學校數年前已成立義工隊,豐富學生的課餘生活、增長課外知識、鍛煉工作能力。成立扶少團,希望為學生提供國際化服務和交流平台,學以致用,奉獻社會。